【非常醫生】足球愛好者從醫化身運動員「造夢者」 容樹恒與本地運動員同行助追夢
發布時間: 2021/04/28 00:00
最後更新: 2021/05/19 11:13
運動員不時受到傷患困擾,背後為其治療的醫生正正就是無名功臣。中大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系主任、本地體壇名醫容樹恒近年為不少本地知名運動員進行手術,除了處理傷痛外,更成為運動員的同路人,陪伴他們走出傷患,因此被運動員稱為「造夢者」。
點擊圖片查看更多內容:
足球好手的成醫路
容樹恒從醫之前為足球好手,更為本地足球隊青年軍,卻因十字韌帶撕裂而立定心志從醫及選擇骨科。縱使未能成為本地運動員,但對他而言,以一個團隊的方式貢獻體壇,作運動員的守護者,盡力幫助他們爭取佳績,即使用上很多私人時間,他仍不辭勞苦,只求運動員可以追逐自己的夢。
作為本地運動醫學的專家,容樹恒的成醫路卻是由自己受傷開始。容樹恒自小已是一個足球狂迷,中學放學後便到維園踢球,更曾為當年本地球會「海峰」青年軍預備組。及後,因考慮到向足球發展的出路較窄,而當時讀書的成績不差,最終能夠入讀香港中文大學醫科。在大學時期,容樹恒延續踢足球的興趣,並加入中大足球校隊,惟在當時一場對廣州體育學院的比賽,在下半場時一次落地而令到十字韌帶撕裂,最終前後共進行三次手術。然而,受傷及經常進出醫院的經歷,令他立定心志選擇醫科。
當時其實都想做兒科,因見到小朋友會覺得很開心、有生氣及很正面,但因為受傷後便對運動醫學認識更多,所以最後在兒科及骨科中間選擇後者。
如果不是因為足球及受傷,我現在應該是一名兒科醫生。
與運動員建立信任
走進容樹恒在威爾斯親王醫院的辦公室,抬頭一見便是大大小小的獎項,另一角落就是掛起不同運動員贈送他的紀念品,包括有香港單車好手李慧詩的彩虹戰衣,上面有李慧詩的親筆簽名及親手寫上感謝字句;香港劍擊(重劍)好手、曾為世界「一姐」江旻憓送上的劍擊面罩及奪得世界冠軍時得到毛公仔,並有一張親手寫上感謝容樹恒為她進行治療的感謝卡;「體操天使」黃曉盈贈送的一幅畫,上面寫上「With your love you reassured me, with your hands you restored me」(意即感謝鼓勵她及協助她恢復)。
容樹恒行醫多年,看盡過萬個運動創傷病症,更進行數千個同類手術,但對他而言,最深刻的不是處理這類病痛,而是處理創傷以外、運動員的情緒及心理狀況問題。他提到,運動員受傷感到徬徨,原因並非受傷的嚴重性,而是出於對受傷的無知,以及對前路有所迷茫。因此,作為醫生以外,他更願成為陪伴運動員的同行者。
運動員受傷感到徬徨,出於受傷的嚴重性,而是出於對受傷的無知,即不知自己的前路如何,所以第一步是讓他們知道,唔明講到明,第二就是自己及醫療團隊會陪伴他,他的責任是比最好的治療方法及計劃。
同行者及造夢者
要擔任同行者,首要是了解運動員。容樹恒提到,要得到運動員的信任,首要是互相尊重,其次是自己要了解運動員參與的運動,「例如以前不懂劍擊,假若利用醫治足球員處理韌帶的方式去處理劍擊足球員的韌帶問題,我想江旻憓會殺了自己」。他亦表示,得到他們的信任後,便再加上很多醫學解釋,最後就是要加入陪伴。
「在我的醫學世界中,沒有事情是解釋不了,所以當運動員感到痛或有問題的時候,我要做的除了是解釋原因外,亦會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是在陪伴自己」。他憶述,曾有一名港隊女足球運動員,自對方年幼時已經由他照顧,到後來她的一眾踢足球的師妹亦找自己進行診斷,對方曾向他說了一句說話,令他至今仍感受很深:「You are a dream maker. (你是一個造夢者)」,因此他認為,「現時有很多年青人,你用心幫助他們,縱使未必每個人會成功,但每一個青年人都想追夢,所以若他們受傷便不能追夢,而醫生的工作正正就是治療他們」。
醫生需要有Guts (膽量),要有膊頭承擔醫治運動員的責任,因不可能運動員出事後就批評對方沒有跟足自己的訓練
義務看診 成本地運動員團隊一份子
容樹恒的另一個身份是體院運動醫學名譽顧問醫生,現時每逢周三會到體院作義務看診。他提到,縱使自己不能成為一個運動員,但作為一個團隊參與其中,便已經可以作為貢獻本地體壇,並可自覺為香港運動員的一份子。對於用上很多的個人時間,他表示從不辛苦,因為當中的一份責任,
自己在運動員的背後正正就是一名守護者,問題的時候會盡心盡力幫他們。
容樹恒工作時講求「團隊」,又提及其團隊都是喜歡運動的人,而當中維繫著的核心就是體育精神,「團隊的重要性就是有很多領域的人士,人生就是需要其他人幫手,而勉強不會做得好」。他續指,
運動精神的重要性在運動醫學方面的工作及研究總會遇上挫折,輸唔緊要,享受當中的過程最為重要;以及工作要正正規規,才會做得好。
小朋友的「造夢者」
作為運動員眼中的「造夢者」,容樹恒在家庭方面亦是兩位小朋友的「造夢者」。他坦言自己是一名較為開放的家長,更以小朋友的夢想為出發點,「而家不同年代有不同標準,有條件的話應該去追逐自己的夢想及親身去嘗試」,因此他相信自己的小朋友。
他提到,現時女兒入讀醫科,而小兒子則正應考文憑試。他表示,自己的兒子很喜歡足球,因此有建議到他可到外地就讀有關醫學科學的課程。對他而言,他相信只要有心、專心做好一件事,那便已經足夠。
疫情與體壇
本港去年至今疫情反覆,各行各業大受衝擊,對本港運動員而言同樣苦不堪言。作為英超足球球會阿仙奴忠心球迷的容樹恒,便用上阿仙奴今季聯賽面對的情況形容現時香港的情況。
容樹恒指,今季阿仙奴開季高低起伏不定,成績非常一般﹐到現在成績轉好,而目前香港對抗疫境的情況正是如此,「香港抗疫工作的上半場正正就是死守,因甚麼情況也不清楚及了解,所有場地亦只能夠封鎖,但甚麼標準也不清晰」。
他歸納本港去的抗疫工作正正因為缺乏經驗,所以變相很被動,加上體壇亦曾爆發感染群組或出現確診個案,最終運動員亦只能夠麻木跟從。他更以港超聯為例,提到曾經第一波疫情完結後,本來已程啟球場,但及後因第二波疫情又再次關閉,加上疫情反覆,最終運動員缺乏場地練習。
主動出擊成關鍵 成功爭取重開康體設施
作為足總醫務顧問,他向各大球會建議「主動出擊」,並以自己專業的醫學知識與其團隊撰寫計畫書並向政府提出建議,以醫學根據遊說政府重啟球場及體院,「例如如何讓運動員在封院下做到訓練,當中可以進行甚麼嘗試,最重要是希望讓政府了解到在有科學根據的情況下,有很多事情都可以做」。
時至今日,政府續步放寬抗疫措施,當中不同的康體設施已經重開。容樹恒形容,重開設施的成果正如球隊下半場主動進攻而得到的入球。惟他表示,防疫工作不只是一場比賽這麼簡單,其實是一個聯賽,「疫情不只是一場球賽而已,下一個挑戰將會是未來運動比賽的防疫規條、運動員是否需要打針、不同場地的防疫指引,加上未來舉行的亞協杯、旅遊氣泡等,下一場球賽將需要面對這些挑戰」。
面對現時疫情的不確定性,容樹恒坦言未來挑戰依然存在,更有可能有著看不到的挑戰,但疫情下有利有弊,「縱使對全港運動愛好者或更甚運動員有著很大影響,但相信做運動的人會著重開心及正力量,只要好好準備及裝備好自己,當契機迎來的時候,屆時便會做得更好」。
同場加映,更多中大醫學院專家專訪,即看:
16歲至29歲人士即日起可以預約打針,打針須知:https://bit.ly/3dKkABA
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/出現地點,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:https://bit.ly/2JdOaiS
記者:曾卓鋒